草莓长势不好?你知道你的西安草莓大棚结构有什么问题吗?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聊聊。
1.前后屋面角度偏小,调查发现,在我地,多数大棚的脊高偏矮,这就造成了前后屋面角度偏小,棚面坡度过于平缓。这样的结构减少了进入棚内的光照,降低了棚内温度,尤其“冬至”前后表现更为突出,有碍于草莓的生长发育。
2.棚体南北过宽,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土地政策的限制,大棚的南北跨度越来越宽。不少棚由原来的6~7 m逐渐增加到10~12 m,甚者超过15 m。宽度的盲目扩大,必然要加大棚脊高。这样,过高的棚体既不利于盖、揭草帘及夜间保温,而且加大了大棚后部的弱光低产区面积,降低了产量与品质。
3.棚间距离小,受多种原因的影响,不少种植者在有限的土地上盲目增加大棚数量,致使两棚间距离缩小,前棚挡住了后棚的光照,尤其在“冬至”前后,严重者前棚遮挡了后棚1/5~1/4的受光面积。
4.不挖防寒沟,大多数种植者只片面地在提高气温上下功夫,很少有人在提高地温上动脑筋。不知道挖防寒沟可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土壤中有限热量的横向传出,在大棚外挖一道防寒沟,填充秸秆等保温材料,有利于提高或保持地温。
扣棚前这些措施:
一是植株整理
如果在保温前秧苗生长过旺,叶数过多,还可再次摘叶,将病老叶一并摘掉,留7-8片健壮的叶片。如是不旺长,可以不去老叶只摘病叶,摘叶的同时摘除多余的侧芽,每株只保留2〜3个侧芽。同去掉匍匐茎,以减少营养损失。
二是补肥浇水
上棚前结合浇水滴灌一次净土客以促进根系的生长,如果是长势弱的可亩追施平衡型复合肥10kg,在施好大量元素肥料基础上叶面再喷施逆护+钙镁硼,补充中微量元素,促进花芽分化和植健壮。对于生长旺盛的徒长苗,不用追施复合肥,可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氨基酸叶面肥或者逆护,不但可以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,还可以控制草莓苗的生长势。
上棚膜前适当浇水。上棚膜后,温室内的温度会很快提升,草莓苗蒸发量加大,如果水分供应不足会造成草莓植株因失水而萎蔫。这段时间正是草莓花芽分化时期,草莓植株脱水会直接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。为此,在上棚膜前要适当浇水,可防止草莓突遇高温失水。此次浇水量不要太大。
在补肥浇水后,浅松土 1-2次,草莓植株周围松土1-2厘米深,远离植株的地方适当加深至2-4厘米。尽量不要伤了草莓根系。中耕划锄后草莓畦面土壤疏松,通气性强,促发新根,同时防除杂草。中耕划锄后容易将热量传导深层土壤中,为此中耕后要阳光充分利用射畦面,提高土壤温度。中耕划锄后要及时清理苗心,对埋土过深或因浇水淤心的秧苗要将苗心清理出来,以防病害的发生。
三是防病治虫
上棚膜前进行全面植保。上棚膜后,温室内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,草莓植株容易发生病虫害,为此,在上棚膜前要彻底喷一次杀虫剂、杀菌剂,对温室进行全面消毒。可选用醚菌酯、阿维菌素、阿米西达等药剂,在喷施时要将草莓植株和草莓畦、温室过道、后墙、温室两侧山墙、温室前脚1米处都要均匀喷施。喷药时要选择连续无风晴天.好。
这些注意事项都记住了吗?这些就是西安草莓大棚的结构注意事项,小编下期再带大家聊。